新春走基层|“南果北种”让村民尝到甜头
    掌上乌鲁木齐
    2022/1/16 19:43:16

  文图/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宋建华

  “临近春节正是人参果行情最好的时候,订购和采摘咨询电话响个不停。”棚外天寒地冻,棚内温暖如春,在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柏杨河村的“南果北种”基地大棚里,村民张运华穿着单衣,指挥游客采摘人参果,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点击查看原图
       1月15日,在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柏杨河村的“南果北种”基地大棚里,游客正在采摘人参果。

  利用独特的逆温带气候,米东区农业农村局在当地建成以南方水果为主,西红柿、食用菌、花卉、多肉植物种植为辅的特色农业基地。

  1月15日,柏杨河村种植基地,私家车在新硬化的道路上穿梭,大棚的外立面粉刷一新,大棚旁的挡风石墙也建成了统一的样式,美观大方;大棚内,新建成的采摘步道干净方便,绿的芹菜、黄的人参果、红的火龙果、白的百合、粉的洋桔梗,既增添了冬日色彩,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村里建成了286座大棚,是米东区冬季能生产的规模最大的种植基地,水果、芹菜、蘑菇全部供应本地市场。”米东区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杨引龙颇为自豪。

点击查看原图
       1月15日,在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柏杨河村的花卉大棚里,游客正在采摘花卉。

  去年,在米东区农业农村局支持下,柏杨河村申请了自治区美丽乡村大棚改造项目,启动了柏杨河乡休闲观光采摘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事包括大棚耳房改造、棚内外观光道建设、种植区巷道硬化美化等工程。

  引进南方水果6年多,建成了由4个南方水果大棚组成的南果北种基地。发展大棚种植,成功秘诀是啥?张运华和大棚打了二十多年交道,他的道理很简单:“咱就紧跟党的好政策,坚持走到底。”

  “刚开始,起土墙,搭草帘子,种上西红柿,产量不高,还要自己拉到城区卖,辛苦一年也就混个温饱。”张运华回忆。

  不仅是张运华家,柏杨河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技术水平较差、质量难以保障……村里发展遇到瓶颈。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米东区借助乡村振兴和旅游兴疆战略东风,通过引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发。

点击查看原图
       1月15日,在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柏杨河村的花卉大棚里,游客正在采摘花卉。

  米东区农业农村局在柏杨河村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引导村民转变以西红柿为主的产业结构,开始以培养带头人为主发展南方水果、蘑菇、花卉种植。

  “专家给引来新品种,技术员上门指导,咱跟着干就对了。2016年,火龙果就试种成功了,一亩地收益是普通农作物的三四倍。”尝到甜头的张运华又引进人参果、百香果、木瓜等水果。

  南方水果种成了,种蘑菇的人来了,种花卉的来了,种多肉植物的人也来,村“两委”和工作队联合,通过流转大棚的形式大力特色产业。

  蘑菇种植户蒋朝兵不仅自己到村上种蘑菇,还带来了两户蘑菇种植户。他说,光热条件合适,村上支持,运输条件也不错,大家愿意来。

  品种增多,规模扩大,条件成熟。米东区将这里定位为全区旅游农业示范点,以自治区美丽乡村大棚改造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产业长久发展,关键要打开市场。城乡配送、订单农业……在米东区农业农村局和驻村工作队支持下,种植户和村“两委”抱成团,不断开拓蔬菜销售渠道。“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以采摘为主,同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批发市场、花店、社区,都跟种植户签有订单。” 杨引龙说。

  市民黄春华带着两个孩子摘了人参果、蘑菇,还在花卉棚里拍了大量照片,购买了花卉、芹菜,收获满满。“大棚里外都有路,不用脚踩泥就能进大棚,冰天雪地里能有采摘体验的地方很难得,我会邀请亲友经常来。”黄春华说。

  特色农业面积不断增加,形成了特色农业集聚区,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近万元。

  未来咋发展?村里制定了“路线图”——走产业融合的路子。“建设标准化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引进加工企业、发展观光旅游,让村民们靠着大棚,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杨引龙展望道。

  张运华不禁拍手叫好:“跟着党的政策走,咱农民的日子,肯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点击查看原图

    来    源:乌鲁木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