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十三五”·百姓故事】为了对老乡的承诺
    掌上佳木斯
    2021/1/21 9:17:21

  走进汤原县香兰镇新建村,村里环境干净整洁,砖瓦房宽敞明亮,水泥路镶花带草平坦舒畅,一栋栋黑木耳大棚、水稻育秧大棚、蔬菜暖棚为农户和村集体生金长银,村民们悠闲地坐在炕头上唠家常,孩童们在一旁嬉戏玩耍……

  这一切的美好都是因为马英的到来。

  马英之前在城里做生意,在老支书三番五次的劝导动员下,硬是被“拽”回来竞选的。2011年,马英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17年12月兼任村党支部书记。当选时集体经济近于空壳,村容村貌穷、脏、乱、差远近闻名,当时马英的家人和亲属都持反对意见。马英撂下一句话:“我一定要为村民做点事,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2015年初,新建村因活动场所年久失修,组织生活不规范等原因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马英带领村党支部积极对上争取,筹集资金45万元,新建了面积300平方米,集办公、活动、会议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彻底解决了党支部活动没阵地、服务无场所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开展了第一书记讲党课、支部书记讲政策、党员代表谈体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的责任意识、归属意识得到显著增强。2017年,新建村党支部彻底完成整顿任务,并进入了先进基层党组织行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产业兴则脱贫困”是精准扶贫以来马英最坚定的信念。为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马英没少跑镇进县写申请、递报告,到外地找项目、找出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基础工作扎实,2016年,借助扶贫政策机遇,省人社厅驻新建村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村集体自筹80万元,建设了拥有38栋智能型木耳大棚的黑木耳产业园区。马英带领村“两委”研究决定采取贫困户优先承包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帮助19户贫困户办理了扶贫贷款95万元,每栋大棚带动2-3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每人每年增收3500多元。开辟了线上线下黑木耳销售渠道,2017年实现产值400万元,净收益实现150多万元,贫困户每栋大棚收入达到2万元,当年实现整村脱贫。

  自精准扶贫以来,马英像陀螺一样从来没闲过,光伏发电、试种中药材知母、对外发包木器厂、对接上百名村民外务工、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一桩桩好事的落成让村民乐开了花。

  “只要村民的钱包能鼓起来,别的村有的新建村必须有,别的村没有我也敢大胆尝试,说一万遍承诺,不如给村民一个行动,脱贫不是重点,下一步我们还要奔着乡村振兴使劲。”马英说。

  记者 纪世强 陈俐言 王蕾


    编    辑:罗毅刚
    编    审:许梦
    总监制:高富荣
    来    源:佳报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