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重走抗联路(四)​‍ ​
    掌上佳木斯
    2020/10/10 12:07:51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记者来到了七星峰,当年的抗联根据地。七星峰位于七星林场,主峰七星峰崖险、峰秀,因七个形态各异、高耸云端的山峰而得名,以海拔852.7米的高度雄居完达山脉群峰之首。

  “八十勇士登崖峰,奋战山关日夜行。击退倭寇三千众,壮士鲜血染七星。忠骨林立冲霄汉,洒泪青峦祭英灵。”这是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为纪念曾经在七星峰战斗、去世的抗联烈士亲笔题诗。

  走进森林,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空气新鲜湿润,深吸一口气,都是泥土和树叶的芳香。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穿行,黑色的石崖出现在不远处,目的地要到了。

  石崖东南方的平地上矗立着一块抗联烈士纪念碑,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在黑色的大理石碑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纪念碑前面的平台上,摆放着一捧花草,翠绿的叶子、火红的花朵刹那间,一股巨大的感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青黑色的山崖上刻着两个人的名字:抗联第五军一师师长徐光海烈士牺牲地、抗联第八军二师政治部主任金根烈士牺牲地。

  安息吧,烈士们,后人没有忘记你们!

  当年,七星峰是抗联独立师的秘密小型兵工厂所在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不胜枚举。高峰最高处一面不大的石壁上,一首七言诗把我们的思路引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七星峰有过一段十分光荣的历史。抗日民主联军第六军的战士们在戴洪波军长的率领下,高举着抗日救国的大旗,在这里顽强地坚持战斗。当时,六军一师的修械所、被服厂等后勤机关都设在七星峰,抗日战士们把这里作为根据地,出击敌人之后,在这里休整。

  1939年5月里的一天,一支72人的抗联队伍在勃利县一处同日本侵略军遭遇,双方开了火。日军越来越多,战士们撤进了七星峰。山高峰险,最初两天两夜,日军没有向七星峰发动攻击,他们调集10倍于抗联战士的兵力,把七星峰四周包围了。

  第三天战斗打响,娇贵的敌人怕林下的刺灌扎手,都戴上了白手套,这正好给抗联战士们一个鲜明的目标。大家瞄准白手套,一个又一个敌人葬身在森林中。

  强攻不行,狡猾的敌人开始了围困战术。林子里的抗联战士几乎吃光了可以吃的野菜和树皮。慢慢地,有人吃发苦的野菜,肚子大了,眼睛肿了。

  第七天晚上,战士们趁着风雨开始突围。大家沿着白天探好的一条险路,一点声响也没有地向下撤。一道极深的山洞在前面拦住去路,白福厚团长和一位排长两个人一边一个,稳稳地站住,一个送、一个接,硬是让几十个战友过了这个天险。司务长老邓背着挑水用的铁桶一滑,掉下了山涧,发出一连串声音,惊动了敌人,放了一阵子枪。之后,又没有了声息。

  走了没多远,战士们的行动被敌人发现并追上来,大家急忙一路向山下跑去,来到了一条雪水融化形成的河流边。战士们顶着大雨,一个接一个跳到冰冷的河水里。等大家撤退到对面山上时,只剩50个人,有十几个战士牺牲了。大家以为脱险了,谁知日本军的7辆军备汽车早已从北侧散开向南等在那里。这时,太阳当头,已到正午,迎面几十个敌人端着机关枪,开始进行拉网式进攻。最后,72个人的队伍,只剩下40名同志。

  历史无法记载每一个参与抗联的战士,但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抗联精神有着无可比拟的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这成为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历程。重走抗联路,我们心中充满思考。

  (记者潘蕾)

  编辑罗毅刚


    编    辑:罗毅刚
    编    审:许梦
    总监制:高富荣
    来    源:佳木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