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满阳光的湿地
    掌上佳木斯
    2020/8/3 9:44:04

  蓝灰色的羽毛在晨光下折射出炫目的光芒,长长的白色脖颈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优雅的身姿在远处的泡泽里来回地移动着。


  站在小船中的李长吉轻轻地慢慢地将手中的竹竿探入水中,尽量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唯恐惊了远处的白枕鹤。

  小船在平静的水面上划过一道浅浅的波纹,悄悄并快速地离开了休憩中的白枕鹤。

  李长吉每年都要多次与这种精灵般美丽的鸟儿不期而遇,每次他都是小心翼翼,唯恐惊扰到它们。

  作为富锦国家湿地巡护员,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的李长吉见证了自然保护区成长的历史。


  他清楚地记得,几十年前湿地公园的面积比现在要大上许多,但那时这里并不是公园,因为是富锦最低洼的地方,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沼泽湿地。

  生活在不变的传统中循环往复,生命沿着既定的轨道繁衍不息。直到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他们的环境正在迅速地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加,这里变成了一块块的耕地。

  到2004年所有的沼泽湿地几乎全部被开垦,围堰纵横、耕地连片,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野生动物消声灭迹。

  湿地的流失,就像切去人类的肾,巨大的环境问题将显现出来。于是,退耕还湿湿地成为富锦人迫在眉睫的任务。

  提起李长吉就不能不提起另一个人,何志贤, 59岁的他是三环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

  2005年,一场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湿工程将二人本无关联的生活穿起。

  当时,富锦市政府决定把黑鱼泡湿地作为重点治理区域全力推进。

  一面是想着退耕还湿的保护区工作人员,一面是保住田地的当地村民,双方一碰面,矛盾摩擦自然不断。

  双方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李长吉家的地头。本想耐下心来和对方讲讲道理,可几句话不到,李长吉就拎起手中的镐把,要和这个比自己大上十几岁的男人拼个你死我活。

  在李长吉看来,何志贤的行为挡了自己的财路。

  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李长吉在这里也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每年可以带来两万元的收入,面对退耕还湿,他不仅不乐意,而且还有着极强的抵触。

  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李长吉开始组织村上的人想尽一切办法和执法人员对抗。


  2006年,为了能让退耕还湿的路顺利地进行下去,何志贤和他的同事们冲破层层阻力,排除各种障碍,采取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办法,力掘12道围坝,引水一举淹没了1200公顷非法开垦的农田。

  虽然自己的土地被淹到水下,可固有的思维依然让李长吉觉得这里的水面还是自己的。于是,没有了土地的村民们开始将水面按照原来的土地位置划分成出一块块领地,打渔成为李长吉和村民们的另一个选择。

  不过这次李长吉的选择依然是与政府的出发点背道而驰的。为了能让自己的收获更多,绝户网、鬼门关等灭绝性的捕捞方法让刚刚恢复了些许生机的湿地再一次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为了让湿地真正回复往日的生机,何志贤和其他同志整日工作在水边,以劝说、教育为主,将湿地的重要性讲给村民们,和村民们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在这不断地交锋中,李长吉和何志贤的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


  看着每日都来和自己谈心聊天的老哥哥,李长吉感到了由衷的敬佩,不知不觉中,两人也从敌对转为了平和,最后两人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李长吉也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何志贤给自己讲的道理。

  小时候常见的水鸟几乎绝迹了,泡泽里的鱼也越来越少,水越来越浑,甚至连呼吸的空气都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清新。

  这一切和自己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只不过过去没有考虑到而已。


  思想上的变化由一个个李长吉这样的个体弥漫开来,来泡泽打渔的人越来越少,环境也渐渐有了改变。

  为了拓展还湿范围,解决湿地缺水问题,经过科学论证,湿地管理局先后完成了三环泡保护区溢流坝工程、六河塘保护区截水工程、黑鱼泡保护区注水工程等三大工程的建设。

  由于漫滩水域的扩大,水鸟种类增加了15种,数量增加了1倍,生态岛新增水鸟繁殖巢300多个,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候鸟分别在各岛上栖息繁殖,有着白枕鹤之乡美誉的富锦,终于又迎来了这最有代表性的物种。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的存在是生态改善的一个信号,也给这里增添了无限的野趣与生机。


  2010年,为了保护取得的成果,加大管护力度,确保原始生境以及恢复后湿地的完整性,管理局决定聘请周围熟悉环境的农民做巡护员,在何志贤的劝说下,李长吉来到管理局,报名成为了湿地公园的一名巡护员,成为第一批37名巡护员中的一个。

  如今的李长吉早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巡护员,虽然文化不高,可谈起湿地的故事,却是滔滔不绝,熟悉他的人都笑称他为“湿地通”。


  5年前,李长吉在湿地公园发现在水藻中有几株叶子特别鲜亮,叶子呈扇型,似乎发着光,一旦有湿地里的小昆虫误落在叶子上,便会被它瞬间吞进“肚”里。当时,是在水观鸟屋前红嘴鸥巢区附近发现了这种神奇的水中植物。后科研人员看过一次得知,这种植物叫 “貉藻”,它是一种食虫植物,并且它对生态环境水质要求高。这说明黑鱼泡湿地的环境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恢复和改善。

  为了将发生在这里的事情记录下来,有着极强文字功底的何志贤用自己的笔把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写出来,告诉给更多的人。

  于是,几经修改后,二十万字,以富锦黑鱼泡国家湿地公园为背景的小说《洒满阳光的湿地》终于完成。

  用何志贤的话说,黑鱼泡国家湿地公园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奇迹,而同时,这里又是个诞生无数奇迹的地方。

  三环泡保护区成立至今,先后共实施退耕还湿4715公顷。实现了地形重塑,生境重建,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得到有效恢复。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工程实施后经过多年监测,记录到新增水鸟21种,包括白枕鹤、东方白鹳、白琵鹭等;新增植物15种,尤其是修复后的栖息地出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貉藻,表明湿地生态得到有效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恢复。

  最初,要在这里建公园的想法也让很多人心头画了个问号,城市化节奏加快会不会把刚刚恢复了生机的湿地毁掉?

  生态是湿地的“魂”。坚守生态底线,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统领各项开发建设,就连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都能焕发新的生机。公园建设之初,就定下了这样一条铁律。

  正像园区建设者设想的那样,时间证明了湿地最佳的保护方法就是合理利用,并非是死板地保护。

  在确保湿地生态因子的特征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都可以开展利用。当然这种利用不是掠夺式的开发,首要前提就是不能破坏它的生态特征。

  如今,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东北林业大学等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基地。分别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如今,附近的村民们也在成为这片湿地的受益者。每到周末,大人带着孩子,老人拿着钓竿,摄影爱好者背着相机,纷纷来此安享假日。

  因为有了湿地风光更加旖旎,富锦这座白枕鹤之乡,因为这片洒满阳光的湿地而更加充满生机。

  记者 张大炜 潘蕾 于大宇 报道

  编辑 徐宝佳


    编    辑:徐宝佳
    编    审:许梦
    总监制:高富荣
    来    源:佳报传媒